工程師是笨蛋嗎? 期日: 2007年3月7日
我經常聽到一些自認為博學多聞的人,或是一些評論家們高談闊論道,所謂傻瓜(或者比傻瓜更勝一籌)的第一個定義,
就是反覆做同樣事情、但卻期望獲得不同結果的那些人。這個草率的說法令人感到悲哀,因為這揭示了這些看起來聰明的人
實際上相當缺乏對工程設計過程的基礎瞭解。
在現實中,常見的情況是工程師經常要做數十次甚至數百次相同的測試,才能獲得在某種條件下的統計數據,或是判
斷某些輸出/入之間的關係,或者是驗證一個概念或實現一個方案,或是試圖瞭解其設計進程,這些反反覆覆的過程都是確
保設計成功所必須的。當你正尋找惱人的定時問題或軟體缺陷時,這通常是你可以用來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。事實上,由於
存在不可避免的非確定性因素,例如噪音,你常常需要反覆測試以便恰當評估並確保性能。
當技術發展到原子級或次原子級時,這種做法甚至更為重要,因為在這個層次上已經不存在簡單的一對一因果關係。
畢竟,對這些量子級的粒子和波形處理只有一個概率統計的意義。這就是從事原子衝擊實驗的研究人員為什麼要反覆實驗
的原因,因為在這個奇怪的世界中,每次實驗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。但實際上,一些領先的技術,如量子密碼學,實際上
是取決於其製程中隨機特性所起的作用。
那麼,難道一遭受到公眾的質疑,我們就應該走捷徑,並因為公眾貶低工程師所做的重覆實驗就責怪公眾的無知嗎?
遺憾的是,我認為我們既然身為專業技術人員,就應該擔負更多責任。照照鏡子,你將會看到這個問題的源頭─是我們自己
這麼做的,而且一直在這麼做。
我們這個產業把令人難以置信的創新描述成是一個線性、平滑和直觀的過程,儘管這些創新大幅推動了產業的發展。
在這樣的描述下,我們平滑地把產品設計和開發的各個節點從A連接到B再連接到C,就好像這個過程簡單且明確,既不需
要回溯和重作,也不需要重覆測試和試驗。不僅如此,我們的前景看來相當良好,並且能夠按照預定進度不斷地實現IC元
件尺寸的減小、晶圓尺寸的增大以及產品功能的改進。
實際上,很多開發成果並未在這種預想道路中佔有一席之地,但它們真的出現了,僅舉幾個最
明顯的例子,如電晶體、積體電路、iPod、雷射、LED和液晶等,這些技術的創新確實大幅推升了整
個產業的進展,儘管這條路本身就包含了創新成分,以及與創新同樣多的延伸。
然而,用簡單的描述來涵蓋一個產業或一種技術的進展已經成了習慣,即使是英特爾這樣的公
司所拋出的各種產品發展藍圖,其中所強調的前景也是我們所清楚知道的前進方向。儘管藍圖中可能
會出現一些障礙,但它們看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;完全不需要反覆做試驗,就可斷定將要出現的東西。
但我們都知道,真正的事實並非能用如此簡單的描述來概括,許多東西事實上都沒有出現在這
些描述中。實際上,進步的過程需要汗水、眼光、運氣、卓越、堅韌和許多其它難以定義的因素。它
不是一個沒有認何驚奇之處的確定性過程,也不需要反覆制訂出流程圖來說明我們正看到的東西。不
要用陳舊的想法把它等同是傻瓜的行為,這種對結果的重覆和檢驗是我們推動技術創新的辛勤努力的一部份。
作者:Bill Schweber
中國大陸晶圓廠開始面臨考驗 
進入後RoHS時代需有不同的設計優先考量 
一種基於電流源模型的SoC電源分析與驗證方法
返回更多...